前军教程网

中小站长与DIV+CSS网页布局开发技术人员的首选CSS学习平台

水处理过程中余氯定义的简单释疑

一、余氯的基本定义

余氯:剩余氯的简称,是氯消毒的水质参数。水经过氯消毒接触一定时间后,除了与水中细菌、微生物、有机物、无机物等作用消耗一部分氯量外,还剩下了一部分氯量,这部分氯量就叫作余氯。

余氯留在水中可以保证持续的杀菌能力,其在水中主要以游离氯和化合氯两种形式存在。

游离氯:全称游离性余氯,又称游离有效氯或自由性余氯等。在水中主要以次氯酸(HClO)、次氯酸根离子(ClO-)或溶解的单质氯(Cl2)形式存在的氯,其统称为游离氯。游离氯相对杀菌速度快,杀菌力强,但消失快。

化合氯:全称化合性余氯,又称结合性余氯等。当水中当水中有氨存在时,氯加入含有氨氮的水中后会发生可逆反应,并生成一氯胺(NH2Cl)、二氯胺(NHCl2)、三氯胺(NCl3)等氯氨及其相应的衍生物,其统称为化合氯。

化合氯的消毒也是依靠次氯酸(HClO),即氯胺的消毒作用来自于上述可逆反应中维持平衡所不断释放出来的次氯酸。因此,氯胺的消毒效果慢而持续。

NH2Cl+2H2ONH3oH2O+HClO

总氯:全称总余氯,总余氯即化合性余氯与游离性余氯之和。


二、余氯的杀菌效果

游离性余氯的杀菌主要原理是强氧化性的HClO、ClO-侵入细菌体内,到达细菌内部,其氧化作用,破坏细菌酶系统,从而达到杀死细菌的目的,游离余氯杀菌效果快,据静态实验结果,游离余氯消毒,5min内可杀灭99%以上的细菌;

化合性余氯的氧化能力弱,杀菌速度不及游离性余氯,5min内可杀灭60%的细菌,但提高化合性余氯的浓度或延长杀菌时间,保证一定的CT值,即可达到相同杀菌效果。

在氯消杀(非二氧化氯)过程中,适量添加氨类物质,可有效形成化合氯,以提供更长时间的杀菌效果。


三、余氯的消杀标准

参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对饮用水中余氯及总氯指标的相应标准(如下图)后,我们发现投加氯消毒剂后不仅需保证出厂水微生物指标能达到要求,而且需保持一定的余氯值,保证在管网输送过程中避免微生物的滋生,达到健康的饮用水。

从表中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的消杀方式对相应指标的要求也不同,其中涉及氯消杀的指标有游离氯、总氯和二氧化氯三种。

游离氯:与水接触时间至少需30min,出厂水和末梢水限值2mg/L,出厂水中余氯值≥0.3mg/L,末梢水中余量≥0.05mg/L;

总氯:与水接触时间至少需120min,出厂水和末梢水限值3mg/L,出厂水中总氯值≥0.5mg/L,管网末梢水中余量≥0.05mg/L。

二氧化氯:与水接触时间至少需30min,出厂水和末梢水限值0.8mg/L,出厂水中总氯值≥0.1mg/L,管网末梢水中余量≥0.02mg/L。

所以如果我们当地的自来水主要以液氯或次氯酸盐作为消杀手段时,我们常说的自来水余氯,其实主要指的就是游离氯。


四、余氯和ORP(氧化还原电位)的关系

在水处理过程中,特别是纯水系统的预处理过程中,余氯的监测可以通过余氯分析仪,或者在排除其他氧化性物质影响的基础上通过ORP分析仪进行综合分析换算监测。

查表可得0.1mg/L游离氯进水要求条件下的ORP约为450mV(线性估算),保险起见我们可以设定300mV为报警阈值。

发表评论: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
网站分类
最新留言